您的位置:观音湖> 周边景区
观音湖.周边景区
双峰山
一、双峰山
双峰山旅游度假区位于大别山南麓、孝感市区东北部,距孝感市区 31 公里 ,武汉市区 70 公里 ,车程 1 个半小时,京珠高速公路杨店、孝昌互通分别只有 15 公里 和 9 公里 。
作为国家 4A 级风景名胜区的双峰山主峰由两座海拔 888 米 对峙且相邻的山峰组成,故名双峰山,为孝感市最高峰也是武汉周边 100 公里 内最大的原始森林公园,同时也被誉为:“天然氧吧”。
双峰山旅游度假区国土面积 6016 公顷 ,是鄂东北景点最多、面积最大的国家森林公园。景区内森林繁茂,气候宜人,旅游资源十分丰富。经“七仙女”下凡的百步梯登临主峰,近看银练天来,远眺晓雾横屏,云海中群山似点点仙岛,若隐若现,游人倍感心旷神怡。置身青龙洞,“定海神针”、“水帘龙床”等光怪陆离、鬼斧神工的岩溶景观令游人叹为观止。徜徉在黄巢、王仙芝起义军屯兵集粮的白云古寨,战马嘶鸣,滚木擂石的古代农民战争场面仿佛就在眼前。
双峰山旅游咨询热线:158-2735-1993
交通路线:观音湖大门---“小河”入口上京珠高速---武汉方向(17公里)---“孝昌”出口下--右行13公里--双峰山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新四军五师总部旧址
二、新四军五师总部旧址
1942 年初至 1945 年 9 月,抗日战争时期,新四军第五师在师长李先念率领下,克服长期孤悬敌后、面临日军和国民党顽固派夹击等种种困难,坚持敌后抗日游击战争。至 1945 年,创建了地跨鄂、豫、皖、湘、赣五省的抗日民主根据地,总面积达 30 万平方公里,自身队伍发展到 5 万余人。旧址共 5 间,面积约 300 平方米,砖木结构。 1996 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 2007 年在原址建立纪念馆,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支持。
湖北大悟县芳畈镇白果树湾
新四军第五师司令部旧址——位于湖北省大悟县芳畈镇白果村白果树湾,距大悟县城 21 公里 。 1941 年 1 月“皖南事变”后,中共中央重建新四军,将原新四军所属部队整编为 7 个师,以李先念率领的豫鄂挺进纵队编为第五师。李先念任师长兼政治委员,刘少卿任师参谋长,任质斌任师政治部主任。全师共 15000 余人。 1942 年 5 月五师司令部迁驻大悟山下白果树塆,此旧址房屋为砖木结构,大小 5 间,面积约 300 平方米 。在这里,李先念、郑位三、陈少敏等五师领导运筹帷幄,率领全体将士,依靠人民群众,在 3 年多的时间里,对日伪军的主要战斗达 1260 余次,共歼灭日伪军 4.3 万余人。至 1945 年,创建了地跨鄂、豫、皖、湘、赣五省的抗日民主根据地,总面积达 30 万平方公里,队伍发展到 5 万余人。新四军第五师在白果树湾和四周邻村还开办了一些工厂,如兵工厂、卷烟厂、造纸厂、印刷厂、毛巾厂、缝纫厂、被服厂、榨油厂等,还设有银行,开办了《七七报》社、消费合作社等。 1978 年于村北修建大悟县博物馆白果树塆陈列室。陈列有五师革命斗争史料和部分革命文物, 1996 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新四军五师总部旧址,旅游咨询:138-7137-4200
交通路线:观音湖景区大门右行---芳畈镇(8公里)---白果树湾(15公里)---新四军五师总部旧址(1公里)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大悟山
三、大悟山
大悟山与观音湖同属大别山余脉,主峰金顶,海拔 813 米 ,是孝感的第二高峰,其东南麓原建有寺(即大悟寺),俗称老庙。枕高山,傍溪流,佛殿数重,有藏经阁、读书院。门前枯藤老树,劲枝横突,郁郁苍苍。院中有古井,冬暖夏凉,终年保持固定水位。
大悟山峰峦起伏,溪涧纵横,气候清爽。由于海拔高、气温低、环山植被稠密、湿度大、水气蒸发升腾,形成轻云薄雾,游离飘忽,倏隐倏现,或浓或淡,有时覆盖如帽,有时缠绕如带,山乡人每以山间云雾变幻预测天气,为之谚云:“有雨山戴帽,无雨云缠采腰。”
大悟山自然景观丰富。旧说有 8 景,又说有 72 景。其中有飞崖断壁的“天生桥”,险拔幽空邃的“吊崖洞”、“石人山”石人栩栩,“狮子岩”怒狮欲跃等等,无不 景象秀绝。每当日丽风清,攀藤附葛,登最高峰金顶,顿觉天高地厚,心胸为之一爽。清光绪十一年《孝感县志》载明沈惟柄《登大悟山诗》云:“积雪千寻界紫霄,山灵策我上扶摇。苔花绣石堆云锦,枫叶经霜剪绛绡。槛外秋云生大别,望中风雨过南条。雁堂柏子无消息,万壑天箫吼暮潮。”
大悟山又是驰名中外的革命老根据地之一。它北依大别,南窥江汉,处平汉铁路翼侧,扼南北交通咽喉,进可以据三关,通豫皖,预驰中原。早在建党初期,徐海东就以大悟山为基地,建立农民自卫军,点燃了农民革命武装斗争的烽火。抗日战争时期,这里又是中原抗战前哨,中共鄂豫边区党委、行政公署及新四军第五师司政机关先后移驻大悟山区。大悟山区成为鄂豫皖湘赣边区抗日战争指挥中心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四、小河镇明清一条街
小河镇旧称小河溪小河司(市),距孝感市城区60公里、孝昌县城12公里,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镇,兴盛于明末清初和民国年代。由于地处孝感北部要冲,曾被称为武汉“门户”和“小汉口”,而明清街则是“小汉口”的中心。1995年小河镇统一街道名称,将原小河溪明清街命名为环西街。环西街全长1600米,宽5米,有500多户居民。街道两旁300多栋明清建筑,多为二层砖木结构阁楼,建筑面积达20多万平方米。最深的房屋有7重,6个天井,近百米深。古建楼与楼“同山共脊”,彼此相连,一家损则邻家危,正因互相牵制,古街原貌得以保留。
走在这条古朴悠长的街道上,看着两边筑列有序的阁楼木廊,望着那每家每户门前青石磉礅托垫的杉木柱子,扫一眼那一排排飞檐布瓦,再穿行在这民风淳厚的 人群中,仿佛时空穿越。
2013年小河镇明清古街入列“中国传统村落”名录。
小河明清一条街俗称小河溪,现名澴西街,始建于宋代,兴盛于明清两朝和民国初年。镇民历代经商或从事手工业制作,千百年来商贾云集,店铺林立。虽历经沧桑,但仍较完整地保持这明清时期的特色。因小河溪水穿过街中段的石桥蜿蜒北流,注入澴水而而得名。明洪武十三年( 1380 )曾设置巡检司署,清道光年间,设立孝感县衙门,是京汉官道上的驿铺腰站。明崇祯年间,曾出过一品尚书傅淑训,大革命时期的共产党人,李洞章烈士便出生于此,并担任过小河支部的首任书记, 1927 年,中共地下党组织在澴西街领导万人大游行,一举推翻了小河分县旧政权。 1929 年春,中共孝感中心县委就是在小河溪的东岳庙秘密成立,中心县委领导孝感、应山两县的土地革命。抗日战争时期,澴西街一度成为日寇据点, 1941 年 9 月,由新四军三十七团大队长夏世厚率领的锄奸团同游击队一起,在小溪将大汉奸、日伪情报队队长卢敦谦处决。解放战争时期,澴西街成为刘邓大军对敌作战重要的军需供应地。
澴西街地处孝感北部要冲,明清时期乃至民国,小河溪水能行船,交通便利,工商业繁荣,成为孝感、礼山(大悟)、黄陂、应山乃至河南毗邻数县重要的物资集散地,帆樯如林,车马辐辏,素有“小汉口”之称。澴西街总长 1600 多米,居民 500 余户,一批古建筑群保存完好。街北有东岳庙、藏经楼、天官府、张家大院;中段有公孙桥(石桥晚眺)、四官殿;南端有胡天成、万顺义等百年老子号。由于年代久远,街上络绎不绝的独轮车常年辗轧,街西青石板严重损毁。当地政府分别于 1952 年和 1984 年对澴西街街面进行改造,现为混凝土街西。居民住房基本保持明清时代建筑风格,大多是二层土木结构,前有 1 — 2 米宽的廊檐,最深的房屋有七重六个天井,近百米深。无论雪雨风霜,还是盛夏酷暑,顾客和商家可照常在廊檐下买卖交易,体现出一种人文关怀。漫步澴西古街,让人感到历史积淀厚重,人文景观众多,商贸气息浓郁,古风古韵犹存。
咨询 微信号:874563025